How I Use Every Claude Code Feature ylc3000 2025-11-19 0 浏览 0 点赞 长文 Shrivu Shankar 对 Claude Code 所有功能特性的深度使用心得和最佳实践总结,旨在分享如何最高效地将其用于个人和企业级软件开发。 ### **核心要点总结:** 1. **`CLAUDE.md` 是最重要的文件:** * 这个位于项目根目录的文件是AI代理的“宪法”,定义了项目的基本规则和上下文。 * **最佳实践**:把它当作“护栏”而非详尽的“手册”。文档应保持简洁,只包含最核心的工具用法和规则。它应该成为简化内部工具和代码库的“驱动力”。 * **反面模式**:避免在其中引用(`@`)其他大型文档文件,这会污染上下文;避免只说“不要做什么”,而要提供替代方案。 2. **主动管理上下文,避免自动压缩:** * 作者建议手动管理上下文窗口,因为自动压缩(`/compact`)效果不佳且不可靠。 * **常用流程**:使用 `/clear` 清空会话,然后用自定义的 `/catchup` 命令让模型重新读取所有变更过的文件;对于复杂任务,先让 Claude 将计划和进度输出到 `.md` 文件,清空会话后再读取该文件继续工作。 3. **谨慎使用自定义功能,避免复杂化:** * **自定义斜杠命令(Custom Slash Commands)**:应只作为个人常用指令的简单快捷方式,而不是一套复杂的“魔法指令”。 * **自定义子代理(Custom Subagents)**:虽然理论上强大,但实践中容易将上下文“锁死”在特定代理中,并强迫AI遵循死板的人类工作流。作者更推荐让主代理使用内置的 `Task(...)` 功能自主决定如何委派任务。 4. **“脚本化”优于“工具调用”:** * **技能(Skills)**:作者认为这是比MCP(模型上下文协议)更重要的功能。它将“脚本化”的交互模式产品化,即让AI直接编写和调用简单的CLI脚本来与环境交互,这比为AI封装复杂的API工具(MCP模式)更灵活、更强大。 * **MCP (Model Context Protocol)**:其角色应转变为一个安全的“数据网关”,只提供少数高级、安全的入口点(如数据下载、执行敏感操作),而不是一个庞大的API集合。 5. **充分利用SDK和GitHub Action进行自动化和扩展:** * **Claude Code SDK**:它是一个通用的代理框架,可用于大规模并行脚本(如代码重构)、为非技术人员构建内部聊天工具,以及快速原型化新的AI代理。 * **GitHub Action (GHA)**:这是将 Claude Code “操作化”的终极方式。通过在CI/CD流程中运行Claude,可以实现“从任何地方创建PR”(如从Slack、Jira触发),并建立一个数据驱动的反馈循环(分析GHA日志来改进 `CLAUDE.md` 和内部工具)。 6. **Hooks(钩子)是企业级应用的关键:** * Hooks用于强制执行确定性规则。 * **最佳策略**:在“提交时阻塞”(Block-at-Submit),例如,在执行 `git commit` 前检查测试是否通过,强制模型进入“测试-修复”循环,直到构建成功。避免在“写入时阻塞”,因为这会干扰模型的规划过程。 ### **总体结论:** 作者提倡一种**“极简但有效”**的AI代理使用哲学:**为AI提供清晰的护栏和高质量的上下文(`CLAUDE.md`),赋予它与真实环境交互的能力(通过CLI和Skills),并让其自主规划和委派任务,而不是通过复杂的自定义工具和流程来过度约束它。** 同时,通过SDK和GHA将AI代理从个人工具提升为可审计、可扩展、能自我完善的工程系统核心部分。 网闻录 How I Use Every Claude Code Fea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