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nny Rachitsky 对 AI 初创公司 Gamma 创始人 Grant Lee 的访谈 ylc3000 2025-11-16 0 浏览 0 点赞 长文 Lenny Rachitsky 对 AI 初创公司 Gamma 创始人 Grant Lee 的访谈中,Grant 掏出了这几条“压箱底”的干货: 1. 用户体验你产品的前 30 秒,必须“惊艳”到足以“挣”到他们的后 30 秒。 当初 Gamma(一家AI驱动的幻灯片制作工具)增长陷入瓶颈时,他们停下了所有工作,花了足足三个月,只为打磨产品最初 30 秒的上手体验。他们把这 30 秒做得如此引人入胜,以至于新用户会立即分享给朋友。就这一个改变,彻底扭转了他们的增长轨迹。 2. 专注一个简单的承诺,而不是罗列一堆功能。 这就像给别人扔鸡蛋:你扔一个,对方能接住;你一次扔五个,他一个也接不住。你要记住,用户是“自私、虚荣且懒惰的”——你只有 30 秒的时间向他们展示价值,不然他们立马就走。Gamma 的重点是“几秒钟搞定一张幻灯片”,而不是喋喋不休地介绍 10 个不同的功能。 3. 直到一半以上的增长来自“口碑”,再去投广告。 如果你的产品还没法“自发传播”(也就是用户不推荐给别人),你就砸钱买流量,那纯粹是在“往漏水的桶里灌水”,浪费钱。Gamma 公司就是这么做的,直到他们超过 50% 的新用户都来自老用户的“人传人”时,他们才开始大规模投广告。 4. 宁找成百上千的“小网红”,不找几个“大V”。 别把预算全砸给五六个大网红,他们很可能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。你应该去找成千上万的“小网红”(micro-influencers),他们的粉丝群体(比如垂直领域的爱好者)才是真正关心你这类工具的人。比如,老师推荐给其他老师,顾问分享给其他顾问——这种紧密的圈子能创造出最真实的口碑,传播速度极快。 5. 像对待新员工一样,亲自“带”早期的创作者上手。 不要只是甩给他们一份广告脚本。你应该主动和他们通电话,手把手带他们体验产品,帮他们深入理解产品的“闪光点”,最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讲你的故事。这种投入,会把他们从“恰饭的”变成你产品真正的“铁杆粉丝”。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推荐你,而不仅仅是完成一次性的商业合作。 6. 招聘要“极其”缓慢,只招“最”优秀的人。 Gamma 公司仅用 50 人的团队,就服务了 5000 万用户,并且还盈利了。五年过去了,最初的 10 个创始员工一个都没走。他们从不设定“招聘人头指标”(Headcount Goals,即HR为了完成KPI而设的招聘人数),因为这会逼着你为了完成数字而招人,而不是只在遇到“精英”时才招。当你真的招到了一个精英,要给他们“更多”责任,而不是“更少”——顶尖的A+玩家,永远渴望更难的挑战。 7. 砸钱做大项目前,先用 20 个人测试“原型”。 你可以上 UserTesting 这样的平台(付费用户测试网站),看真实用户是怎么用你的产品原型的。他们会暴露出你作为开发者永远发现不了的问题,因为你“离产品太近了”。Gamma 团队的节奏是“一天内搞定”:早上出点子,下午做测试,晚上拿结果。这能帮你省下好几个月的时间,避免闭门造车,做出没人要的功能。 8. 要选择一个你愿意为之奋斗 10 年的问题。 在你操心用什么技术、什么战术之前,先问问自己:这个问题对你个人真的那么重要吗?你愿意花十年时间去解决它吗?“传教士”型(Missionaries,指使命驱动)的创始人,比“雇佣兵”型(Mercenaries,指利益驱动)的创始人能做出更好的产品。因为你那份发自内心的热情,客户是能感受到的,它也会吸引那些真正想和你一起“干票大的”、愿意长期奋斗的人。 YouTube Lenny Rachitsky 对 AI 初创公司 Gamma 创始人 Grant Lee 的访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