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AI Engineer"已死:一个被滥用的职称背后的行业焦虑 科技观察 2025-11-03 0 浏览 0 点赞 长文 在LinkedIn上搜索"AI Engineer",你会看到数十万个结果。但如果你仔细看这些人的工作内容,你会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:**他们中的大多数,做的事情和真正的AI工程完全不同**。 开发者Ariel最近发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:**"AI Engineer"这个头衔已经成为职场中的负面信号**。 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。 ## 一个被稀释的职称 什么是"AI Engineer"? 如果你问10个人,可能会得到10个不同的答案: - **有人说**:AI Engineer是训练和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人 - **有人说**:AI Engineer是把AI模型集成到产品中的人 - **有人说**:AI Engineer是调用OpenAI API的人 - **有人说**:AI Engineer是做AI产品的前端开发者 这就是问题所在:**这个职称太模糊了,以至于它可以指代任何与AI沾边的工作**。 更糟糕的是,随着AI热潮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给自己贴上"AI Engineer"的标签,即使他们的工作只是: - 调用几个API - 写一些prompt - 做一个简单的前端界面 **当一个职称可以指代任何事情时,它就什么也不指代了**。 ## 前端开发者的"升级" Ariel的观察很尖锐:**现如今,很多"AI Engineer"其实是一些前端开发者,或者对AI了解有限却带有优越感的从业者**。 这不是贬低前端开发者。前端开发是一个重要且专业的领域。 问题在于:**当一个前端开发者仅仅因为调用了OpenAI的API,就自称"AI Engineer"时,这对真正从事AI研发的人是不公平的**。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 **场景A:真正的AI Engineer** - 理解深度学习的数学原理 - 能够从头实现和训练模型 - 知道如何调试和优化模型性能 - 能够处理数据、特征工程、模型部署的全流程 - 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 **场景B:自称AI Engineer的前端开发者** - 学会了如何调用OpenAI API - 写了一个聊天界面 - 可能连什么是梯度下降都不知道 - 花了几周时间就"转型"成功 当这两种人都叫"AI Engineer"时,**这个职称还有意义吗?** ## 专业性的丧失 相比之下,其他职称更具专业性且含义明确: **Research Engineer(研究工程师)** - 明确指向:将研究成果工程化 - 需要的技能:研究能力+工程能力 - 工作内容:实现论文中的算法,优化性能,构建可复用的系统 **ML Engineer(机器学习工程师)** - 明确指向:构建和部署机器学习系统 - 需要的技能:机器学习+软件工程 - 工作内容:数据处理、模型训练、模型部署、系统优化 **Research Scientist(研究科学家)** - 明确指向:进行AI/ML的基础研究 - 需要的技能:深厚的数学和理论基础 - 工作内容:提出新算法、发表论文、推动技术前沿 这些职称,**一听就知道这个人大概做什么,需要什么技能**。 但"AI Engineer"呢?**它可以是任何事情,也可以什么都不是**。 ## 语义之争还是实质问题? 有人认为,这只是语义之争,没必要纠结。 但这不仅仅是语义问题,而是**专业边界和价值认同的问题**。 当"AI Engineer"这个职称被滥用时: **1. 对真正的AI从业者不公平** 那些花了多年时间学习数学、算法、工程的人,和那些花了几周学会调API的人,被归为同一类。 这就像把米其林三星厨师和会用微波炉热饭的人都叫"烹饪工程师"。 **2. 对招聘方造成困扰** 当一个公司招聘"AI Engineer"时,他们可能收到数百份简历,但其中大部分人的技能和他们需要的完全不匹配。 **3. 对求职者造成误导** 新入行的人看到"AI Engineer"这个职称,可能以为只要会调API就够了,而忽视了真正需要的深度技能。 **4. 削弱了专业AI研发者的价值** 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"AI Engineer"时,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难以脱颖而出。 ## 职责的根本差异 有观点指出,AI工程师和机器学习研究员的职责完全不同: **AI应用工程师(AI Application Engineer)** - 工作重点:把现有的AI能力集成到产品中 - 核心技能:软件工程、产品理解、API集成 - 价值体现:让AI技术产生商业价值 **ML研究工程师(ML Research Engineer)** - 工作重点:构建和优化机器学习模型 - 核心技能:机器学习、数学、算法、系统优化 - 价值体现:提升模型性能,解决技术难题 这两种角色都很重要,但**它们需要的技能和创造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**。 问题在于,"AI Engineer"这个职称无法区分这两者。 ## 泛滥的根源:API的民主化 为什么"AI Engineer"这个职称会泛滥? 一个重要原因是:**AI能力的API化,大幅降低了使用AI的门槛**。 过去,要使用AI,你需要: - 理解机器学习原理 - 会训练和调优模型 - 会处理数据和特征工程 - 会部署和维护模型 现在,要使用AI,你只需要: - 注册一个OpenAI账号 - 学会调用API - 写几行代码 **这是好事,也是坏事**。 好的一面是:AI技术的普及,让更多人能够利用AI创造价值。 坏的一面是:大量对AI了解有限的人,开始自称"AI Engineer",稀释了这个职称的专业性。 ## 优越感的陷阱 Ariel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是:**对AI了解有限却带有优越感的从业者**。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。 当一个前端开发者学会了调用OpenAI API后,他可能会觉得: "我现在是AI Engineer了!我比那些还在写传统代码的人更先进!" 这种优越感,来自于: - AI是当前最热门的领域 - "AI Engineer"听起来很酷 - 市场对AI人才的高需求 但这种优越感是虚幻的。 **真正的AI能力,不是来自于会调用API,而是来自于理解原理、解决问题、创造价值**。 ## 更准确的分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 一个建议是:**使用更准确的职称,明确区分不同的角色**。 ### 研究侧 - **Research Scientist**:进行基础研究,发表论文 - **Research Engineer**:将研究成果工程化 - **Applied Scientist**:将研究应用到实际问题 ### 工程侧 - **ML Engineer**:构建和部署机器学习系统 - **ML Platform Engineer**:构建机器学习基础设施 - **ML Ops Engineer**:负责模型的运维和监控 ### 应用侧 - **AI Application Developer**:将AI能力集成到应用中 - **AI Product Engineer**:构建AI驱动的产品 - **AI Integration Engineer**:负责AI系统的集成 这些职称,**更准确地反映了工作内容和所需技能**。 ## 行业的混沌状态 这场关于职称的讨论,折射出AI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混沌状态。 **快速发展**: - 技术迅速演进 - 新的角色不断出现 - 职责边界不断变化 **混沌状态**: - 职称定义不清 - 技能要求模糊 - 价值评估困难 在这种混沌中,**头衔泛化背后,是从业者对身份认同的焦虑**。 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"AI时代"的一员,都想在简历上写上"AI"这个关键词。 但这种焦虑驱动的头衔膨胀,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。 ## 对求职者的建议 如果你是求职者,如何在这个混乱的环境中定位自己? **1. 诚实评估自己的技能** 不要因为会调用API就自称"AI Engineer"。问自己: - 我理解AI的原理吗? - 我能独立解决AI相关的技术问题吗? - 我的技能深度如何? **2. 使用更准确的职称** 如果你主要是做应用集成,就用"AI Application Developer"。 如果你主要是做模型训练,就用"ML Engineer"。 如果你主要是做研究,就用"Research Scientist"或"Research Engineer"。 **3. 在简历中明确工作内容** 不要只写职称,要详细描述你做了什么: - 你训练了什么模型? - 你解决了什么问题? - 你创造了什么价值? **4. 持续深化技能** 如果你真的想成为AI领域的专业人士,不要满足于调用API。 学习原理,做深度项目,解决实际问题。 ## 对招聘方的建议 如果你是招聘方,如何在这个混乱的环境中找到合适的人? **1. 明确你需要的角色** 不要只写"招聘AI Engineer"。明确你需要: - 研究型人才?工程型人才?应用型人才? - 需要什么具体技能? - 需要什么深度的经验? **2. 关注实际能力,而非职称** 不要被"AI Engineer"这个职称迷惑。看候选人: - 做过什么项目? - 解决过什么问题? - 掌握什么技能? **3. 设计有针对性的面试** 如果你需要的是能训练模型的人,就考察机器学习原理。 如果你需要的是能做应用集成的人,就考察软件工程和产品理解。 **4. 使用更准确的职称** 在招聘启事中,使用更准确的职称,吸引更匹配的候选人。 ## 未来:专业细分与精准命名 随着AI生态日益成熟,**专业细分与精准命名将成为行业共识**。 就像软件工程领域,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有了清晰的职称体系: - Frontend Engineer - Backend Engineer - DevOps Engineer -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 - Security Engineer 每个职称,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技能要求。 AI领域也会走向这个方向。 **"AI Engineer"这个模糊的标签,终将被更精准的职称取代**。 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,会用更准确的职称来定位自己。 那些只是会调用API的人,也会找到更合适的定位,比如"AI Application Developer"。 这对整个行业是好事。 ## 结语:专业性的回归 "AI Engineer"已死,不是说AI工程这个领域已死,而是说**这个职称已经失去了它的专业性和区分度**。 在一个健康的行业中,职称应该是: - **明确的**:一听就知道大概做什么 - **专业的**:反映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- **有区分度的**:能够区分不同层次和方向的人才 "AI Engineer"现在不符合这些标准。 但这不是无法改变的。 通过更准确的职称、更清晰的职责定义、更专业的技能要求,**我们可以重建AI领域的专业性**。 对从业者来说,不要被虚幻的职称迷惑。**真正的价值,来自于你的能力,而不是你的头衔**。 对行业来说,这是一个成熟的必经之路。**从混沌到秩序,从泛化到细分,从模糊到精准**。 "AI Engineer"已死,但AI工程的未来,才刚刚开始。 原始推文 Ariel关于"AI Engineer"职称问题的讨论 #AI #专业性 #机器学习 #求职建议 #职业发展 #职称体系 #身份认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