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 OpenAI Codex 的三阶段编程工作流:提升代码质量的实用方法 Matt Shumer 2025-10-24 0 浏览 0 点赞 长文 Matt Shumer 分享了一套基于 OpenAI Codex 的工作流,它能实现比默认设置更复杂的功能,同时大大提升了代码的可靠性和质量,有效避免了范围蔓延。 **核心理念** 这套工作流的核心在于将复杂的编程任务分解为三个清晰的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产出,确保最终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。 **三个阶段详解** **第一阶段:深入理解需求** 用初步解释的提示深入理解需求和现有代码,要求列出所有模糊或不明确的地方。 **目标:** - 全面理解用户需求 - 分析现有代码结构 - 识别所有不明确的地方 - 提出澄清问题 **关键点:** - 不急于编码 - 充分沟通和确认 - 记录所有疑问 - 确保理解一致 **第二阶段:制定详细计划** 在充分讨论后,生成一份简单、优雅且明确指引各步骤的计划文档。 **计划文档包含:** - 整体架构设计 - 具体实现步骤 - 每步的输入输出 - 潜在风险和应对方案 - 测试策略 **特点:** - 简单明了 - 逻辑清晰 - 可执行性强 - 易于审查 **第三阶段:精确实现** 当计划完善后,切换到 gpt-5-codex high 模型进行精确实现,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进度追踪和注释。 **实现要点:** -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- 详细的代码注释 - 进度实时追踪 - 质量持续验证 **工作流优势** **1. 提升代码质量** - 充分的前期规划 - 清晰的实现路径 - 详细的代码注释 - 系统的质量保证 **2. 避免范围蔓延** - 明确的需求边界 - 清晰的实现计划 - 严格的执行控制 - 及时的偏差纠正 **3. 增强可靠性** - 多阶段验证 - 充分的沟通确认 - 详细的文档记录 - 系统的测试覆盖 **4. 提高效率** - 减少返工 - 避免误解 - 清晰的执行路径 - 可复用的经验 **扩展应用** 此方法不仅适用于编程,也可扩展到其他领域: **跨模型协作** 有人将计划传递给其它模型(如 Claude)进行复核和测试,以确保每个细节都达标。 **优势:** - 多视角审查 - 互补性验证 - 提高准确性 - 降低风险 **其他领域应用** - **文档写作**:理解需求 → 制定大纲 → 撰写内容 - **产品设计**:需求分析 → 设计方案 → 原型实现 - **数据分析**:问题定义 → 分析计划 → 执行分析 - **项目管理**:目标确认 → 计划制定 → 执行监控 **上下文管理** 相比使用复杂的内存管理方案,仅通过文件记录和规划提示就能很好地保存项目上下文,避免了 context rot(上下文腐化)。 **简单有效的方法:** **1. 文件记录** - 需求文档 - 计划文档 - 实现记录 - 测试报告 **2. 规划提示** - 清晰的阶段划分 - 明确的输入输出 - 详细的步骤说明 - 完整的上下文信息 **3. 避免 Context Rot** - 持续更新文档 - 保持信息同步 - 定期回顾验证 - 及时清理冗余 **实践建议** **1. 不要急于编码** - 充分理解需求 - 识别所有不确定性 - 与相关方充分沟通 - 确保理解一致 **2. 重视计划阶段** - 投入足够时间 - 制定详细计划 - 多方审查验证 - 达成共识后再执行 **3. 严格执行计划** - 按步骤推进 - 及时记录进度 -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- 保持文档更新 **4. 持续改进** - 总结经验教训 - 优化工作流程 - 积累最佳实践 - 分享团队知识 **为什么有效** **1. 符合认知规律** - 分阶段处理复杂问题 - 降低认知负担 - 提高决策质量 **2. 减少沟通成本** - 前期充分沟通 - 减少后期返工 - 提高协作效率 **3. 提升可维护性** - 详细的文档记录 - 清晰的代码结构 - 完整的上下文信息 **4. 适应性强** - 可应用于不同场景 - 可与不同工具结合 - 可根据需要调整 **总结** 这套三阶段工作流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使用 AI 辅助编程,通过充分的理解、详细的规划和精确的实现,大大提升了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。 更重要的是,这种方法论不仅适用于编程,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需要系统性思考和执行的领域,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实践的工作方法。 原推文链接 Matt Shumer 在 X 平台分享的完整工作流 #AI编程 #Codex #GPT #OpenAI #代码质量 #工作流 #最佳实践 #软件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