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:从"会编码"到"会交付" Kiro AI 2025-10-30 0 浏览 0 点赞 长文 ## 一个被忽视的技能 Vercel创始人Guillermo Rauch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:**学会"交付"(shipping)是一项独立于编码的核心技能**。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,但在AI时代,它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。 当AI可以帮你写代码、调试bug、优化性能,**真正稀缺的不再是"会写代码",而是"能交付产品"**。 ## 交付不只是写代码 ### 传统认知的局限 在很多人眼中,软件开发就是写代码: - 学习编程语言 - 掌握框架和工具 - 实现功能需求 - 修复bug 这种认知在过去是合理的,因为**编码能力稀缺**。能写代码的人少,所以能写代码就有价值。 但这种认知忽略了一个事实:**代码只是手段,产品才是目的**。 ### 交付的完整图景 Rauch指出,交付涵盖: - **设计**:用户体验、界面美学、交互逻辑 - **测试**:功能验证、性能测试、用户测试 - **讲故事**:为什么做这个产品、解决什么问题 - **教学**:如何使用、最佳实践、文档编写 - **营销**:如何让人知道、如何传播价值 - **销售**:如何说服用户付费、如何定价 - **调整方向**:根据反馈迭代、何时坚持何时放弃 - **持续迭代**:不断改进、保持竞争力 **编码只是其中一环**,而且在AI时代,这一环的门槛正在快速降低。 ## AI降低了编码门槛,但没降低交付门槛 ### 编码的民主化 AI工具(如GitHub Copilot、Cursor、ChatGPT)让编码变得更容易: - 不熟悉的语言?AI可以帮你写 - 不知道怎么实现?AI可以给你示例 - 遇到bug?AI可以帮你调试 **结果**: - 非专业程序员也能写出可用的代码 - 初级开发者的生产力大幅提升 - 编码本身不再是护城河 ### 但交付依然困难 然而,AI并没有降低"完成作品"的难度: **产品定义**: - 做什么功能?不做什么功能? - 如何平衡完美主义和快速迭代? - 何时发布?何时继续打磨? **用户理解**: - 目标用户是谁? - 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? - 如何验证假设? **价值传达**: - 如何让用户理解产品价值? - 如何讲一个打动人的故事? - 如何在噪音中脱颖而出? **市场推广**: - 如何找到第一批用户? - 如何建立口碑? - 如何持续增长? **这些问题,AI无法回答**。 ## 码农 vs 产品推动者 ### 码农的特征 **关注点**: - 代码质量 - 技术栈选择 - 性能优化 - 架构设计 **思维方式**: - "这个功能怎么实现?" - "用什么技术最优雅?" - "如何写出完美的代码?" **结果**: - 代码写得很好 - 但产品可能没人用 ### 产品推动者的特征 **关注点**: - 用户价值 - 市场需求 - 快速验证 - 持续迭代 **思维方式**: - "用户需要什么?" - "如何最快验证想法?" - "什么功能可以砍掉?" - "如何让更多人知道?" **结果**: - 代码可能不完美 - 但产品有人用、有人付费 ### AI时代的分水岭 过去,码农和产品推动者的界限模糊,因为两者都需要编码能力。 现在,**AI让编码变得容易,两者的差距被放大**: - 码农:AI帮我写代码,我继续关注技术 - 产品推动者:AI帮我写代码,我专注于交付价值 **未来属于后者**。 ## 交付能力的三大支柱 ### 1. 非线性的创造力 **线性思维**: - 按部就班 - 遵循流程 - 完成任务 **非线性创造力**: - 跳出框架 - 连接不相关的点 - 创造新的可能性 **案例**: - Instagram:不是第一个照片分享应用,但通过滤镜和社交结合,创造了新体验 - Notion:不是第一个笔记应用,但通过模块化和协作,重新定义了知识管理 - Figma:不是第一个设计工具,但通过Web化和实时协作,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 **AI的局限**: - AI擅长优化已知路径 - AI不擅长创造全新路径 - 创造力需要人类的直觉和想象力 ### 2. 商业敏感度 **技术视角**: - 这个功能技术上可行吗? - 性能够好吗? - 代码够优雅吗? **商业视角**: - 这个功能用户愿意付费吗? - 成本和收益如何? - 竞争对手在做什么? - 市场时机对吗? **关键问题**: - **何时放弃功能**:不是所有想法都值得实现,知道何时止损是智慧 - **如何定价**:太高没人买,太低不赚钱,定价是艺术 - **如何分配资源**:时间和精力有限,优先级决定成败 **AI的局限**: - AI可以分析数据 - AI不能做商业判断 - 判断需要经验、直觉和风险承受能力 ### 3. 用户洞察力 **表面需求**: - 用户说"我想要更多功能" - 用户说"我想要更快的速度" - 用户说"我想要更低的价格" **真实需求**: - 用户其实想要"更简单的使用体验" - 用户其实想要"更少的等待焦虑" - 用户其实想要"更高的性价比" **洞察力的体现**: - **观察而非询问**:用户的行为比言语更真实 - **理解而非满足**:满足表面需求可能适得其反 - **预见而非跟随**:领先用户一步,而非被用户牵着走 **案例**: - 乔布斯:"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直到你把它展示给他们" - 亚马逊:"用户永远想要更快、更便宜、更多选择" - Slack:"我们不是在做聊天工具,而是在减少邮件" **AI的局限**: - AI可以分析用户数据 - AI不能理解用户情感 - 洞察力需要共情和想象力 ## 交付过程中的关键技能 ### 1. 故事讲述 **为什么重要**: - 好产品需要好故事 - 故事让产品有温度 - 故事帮助传播 **如何讲好故事**: - **找到冲突**:你在解决什么痛点? - **展示转变**:使用前后的对比 - **建立共鸣**:让用户看到自己 **案例**: - Airbnb:"属于任何地方"(Belong Anywhere) - Stripe:"为互联网构建经济基础设施" - Notion:"一个工作空间,无限可能" ### 2. 市场传播 **传统营销**: - 买广告 - 做PR - 参加展会 **现代传播**: - 内容营销(博客、视频、播客) - 社交媒体(Twitter、LinkedIn、Reddit) - 社区建设(Discord、论坛、用户组) - 产品驱动增长(免费试用、病毒式传播) **关键**: - 找到你的用户在哪里 - 用他们的语言说话 - 提供真实价值,而非硬推销 ### 3. 客户沟通 **不只是客服**: - 理解用户反馈背后的真实需求 - 管理用户期望 - 建立长期关系 **技巧**: - **快速响应**:让用户感到被重视 - **透明沟通**:坦诚问题和进展 - **超出预期**:小惊喜建立忠诚度 **案例**: - Superhuman的创始人亲自给每个早期用户做onboarding - Basecamp的创始人在论坛上直接回复用户 - Notion的团队在Twitter上与用户互动 ## 快速试错,快速迭代 ### 完美主义的陷阱 **症状**: - "等功能完善了再发布" - "等设计完美了再上线" - "等没有bug了再推广" **结果**: - 产品永远不会"完美" - 错过市场时机 - 浪费时间在不重要的功能上 ### 精益创业的智慧 **核心理念**: - 快速构建MVP(最小可行产品) - 尽早获取用户反馈 - 根据反馈快速迭代 **实践**: - **第一版只做核心功能**:砍掉所有"nice to have" - **尽快找到真实用户**:朋友、社交媒体、社区 - **观察用户行为**:他们真正在用什么功能? - **快速调整**:每周甚至每天迭代 **案例**: - Facebook最初只是哈佛的校园网络 - Twitter最初只是140字的状态更新 - Dropbox最初只是一个演示视频 ### AI加速迭代 **AI的优势**: - 快速实现功能 - 快速修复bug - 快速调整设计 **结果**: - 迭代周期从周缩短到天 - 试错成本大幅降低 - 可以尝试更多想法 **但**: - 方向仍需人类判断 - 优先级仍需人类决策 - 价值仍需人类创造 ## 团队角色的重塑 ### 传统分工 **清晰的边界**: - 开发者:写代码 - 设计师:做设计 - 产品经理:定需求 - 市场:做推广 - 销售:卖产品 **问题**: - 信息传递损耗 - 责任推诿 - 效率低下 ### AI时代的新模式 **模糊的边界**: - 开发者理解市场和销售 - 设计师理解技术和商业 - 产品经理会写代码和做设计 - 每个人都关注交付 **优势**: - 更快的决策 - 更少的沟通成本 - 更强的执行力 **案例**: - Vercel:工程师直接与用户沟通 - Linear:设计师参与产品决策 - Stripe:每个人都要做客户支持 ### 全栈的新定义 **过去的全栈**: - 前端 + 后端 + 数据库 **未来的全栈**: - 技术 + 产品 + 市场 + 销售 **不是要求每个人都精通所有领域**,而是: - 理解全局 - 能够跨界协作 - 关注最终交付 ## 如何培养交付能力 ### 1. 从小项目开始 **不要等**: - 不要等"完美的想法" - 不要等"充足的时间" - 不要等"完美的条件" **现在就开始**: - 做一个周末项目 - 解决自己的痛点 - 发布到网上 **学习**: - 如何从想法到产品 - 如何获取用户反馈 - 如何持续改进 ### 2. 公开构建 **分享过程**: - 在Twitter/X上分享进展 - 写博客记录思考 - 做视频展示产品 **好处**: - 获得早期用户 - 建立个人品牌 - 学习讲故事 **案例**: - Pieter Levels:公开构建了12个产品 - Daniel Vassallo:分享创业过程获得数万关注 - Tony Dinh:通过Twitter获得第一批用户 ### 3. 学习商业和市场 **不只是技术**: - 阅读商业书籍 - 学习营销基础 - 理解用户心理 **推荐资源**: - 《精益创业》 - 《从0到1》 - 《增长黑客》 - Indie Hackers社区 - Product Hunt ### 4. 与用户对话 **不要闭门造车**: - 尽早找到用户 - 直接与他们对话 - 观察他们使用产品 **问对问题**: - 不要问"你喜欢这个功能吗?" - 要问"你上次遇到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?" - 要问"你现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?" ### 5. 持续发布 **养成习惯**: - 每周发布新功能 - 每月发布新产品 - 每年回顾和总结 **克服恐惧**: - 不完美也要发布 - 接受批评和失败 - 从错误中学习 ## 未来属于会交付的人 ### 技能的重新排序 **过去的价值排序**: 1. 编码能力 2. 技术深度 3. 系统设计 4. ... 10. 产品感觉 11. 市场理解 **未来的价值排序**: 1. 交付能力 2. 用户洞察 3. 商业判断 4. 编码能力(AI辅助) 5. 技术深度(AI辅助) ### 新的护城河 **不再是**: - 会写代码 - 懂某个框架 - 掌握某种技术 **而是**: - 能快速将想法变为现实 - 能找到用户并让他们付费 - 能持续迭代和改进 - 能讲好故事并传播价值 ### 机会与挑战 **机会**: - AI降低了创业门槛 - 个人也能做出有影响力的产品 - 市场更加开放和多元 **挑战**: - 竞争更加激烈 - 用户注意力更加分散 - 需要更全面的能力 ## 结语:学会Ship "Ship"这个词,在软件行业有特殊的含义:**发布、交付、让产品到达用户手中**。 在AI时代,这个词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。 **编码不再稀缺,交付才是**。 那些能够: - 快速将想法变为产品 - 找到用户并传达价值 - 持续迭代和改进 - 在不确定中前进 的人,将是未来的赢家。 这不只是技术能力的升级,更是**思维方式和执行力的全面进化**。 从"会编码"到"会交付",这是每个开发者、创业者、产品人都需要完成的转变。 AI是工具,但方向、判断、创造,仍然需要人类。 学会Ship,不是为了赶时髦,而是为了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,创造真正的价值。 现在就开始,做点什么,发布出去,获取反馈,持续改进。 这就是交付的艺术。 原文推文 Guillermo Rauch 关于交付能力的观点 Vercel Guillermo Rauch创立的公司 #AI时代 #交付能力 #产品开发 #产品思维 #全栈思维 #创业 #商业敏感度 #快速迭代 #用户洞察 #职业发展